趙本山歸來,王者依舊 -
很難想象,會有一天看到武俠版的《鄉村愛情》,并如東北鐵鍋燉一樣囊括各種元素,卻沒有任何生硬之感,反而讓人覺得這般戲謔搞笑的武俠,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顛覆大眾的同時,又能貼近大眾讓大眾買賬,能有如此能力,在中國喜劇界里,除了趙本山 老師,也沒幾個人能與之抗衡了。
最近一段時間,早已消失在大眾視野多年的趙本山攜徒出演的《鵲刀門傳奇》,如平地驚雷般,在沒有任何輿論造勢的基礎上,成為了暑期檔的黑馬。
趙本山再次用行動證明了“你大爺就是你大爺”,不需要精妙的文本,他只是單單往那一站,不經意的眼神動作就能讓你帶入到喜劇的氛圍中,讓你知道“演”原來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
《鵲刀門傳奇》里的鵲刀門,不過四面土墻圍城的一間小院,真假師徒在這里上演一段段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盡管外部環境好像充斥著江湖武林的血雨腥風,宦官當政的國家飄搖,但鵲刀門中多是生活瑣事,巧合誤會,更像是一片桃花源,不受外界左右。
所以《鵲刀門傳奇》乍一看確實與《鄉村愛情》有幾分相似,鵲刀門就是象牙山村,師徒幾人就是村里的鄉里鄉親,整日被雞毛蒜皮的小事折騰的雞飛狗跳。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鵲刀門傳奇》大概不會受到如此好評,趙本山老師估計也會評為躺在功勞簿上的笨拙模仿者。
而細看趙本山老師的演繹之路,且不論那些膾炙人口的小品,從《馬大帥》到《鄉村愛情》、再從《一代宗師》到如今《鵲刀門傳奇》。
這些作品背后有些一個顯眼且無法抹去的標簽——東北。
東北既是趙家班肉體生存的故鄉,也是精神創作的源泉。這片土地上的東北文化,是黑土地上被燒的紅燙的鐵爐所飄出的灰煙,與冷冽的北風混合在一起,最終被稀釋在家長里短與人生理想之中。
在江湖兒女中戲說成長,在精英廟堂中腐朽死亡。
B站曾有一段這樣關于東北的評論:東北是新中國的長子,這里的一切都是熱烈的是深沉的。當把他的俗氣與土氣退去,這里又何嘗不是一個如香港電影中描繪的英雄地。向紅塵中望去,也皆是性情中人。
趙本山如此,《鵲刀門傳奇》也如此。
所以《鵲刀門傳奇》里英雄不斷被戲謔,不斷被重塑,家國情懷在雞飛狗跳中,從模糊到清晰。江湖情仇在嬉笑怒罵間煙消云散,最終化為趙本山那張老臉上一道皺紋,一滴濁淚。
至于《鵲刀門傳奇》的喜劇設置,是常見的趙本山風格:將觀眾放置在上帝視角,通過身份的錯位來制造反差,再帶點當下針砭,讓觀眾笑得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著調的廚子與武林大俠兩種身份的反差,從一開始就奠定了整部劇的喜劇框架,狗熊去當英雄的理由也僅僅是因為可以找到老伴。
廚子
這點在《鵲刀門傳奇》的其他角色中也非常明顯,在性格與身份的差異中,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包袱笑料便安置在了劇情里的各個角落。
師徒同臺合作競技,也只有趙本山,能夠演的這般自然熟練,而沒有刻意的小品味。所以《鵲刀門傳奇》成功的原因不必多說,趙本山再次化腐朽為神奇。
盡管《鵲刀門傳奇》看起來有些瘋癲幼稚,或者說俗氣。甚至有人拿其與同類型的《武林外傳》相比較,以此來證明《鵲刀門傳奇》難登大雅之堂。
但雖然都是武俠類的情景喜劇,《鵲刀門傳奇》和《武林外傳》完全是不一樣的路子?!段淞滞鈧鳌犯袷蔷⒁暯菍τ谌松賾B的觀察,最后以戲謔的態度傳達出辛辣的諷刺。
而《鵲刀門傳奇》則更像一個村口大爺,閑適之時陪觀眾嘮了會嗑兒,在講過往故事時,也夾雜著對于時事的評論,無所謂對錯,只是平常百姓看法,只有直抒胸臆的暢快。
如借用少林寺兜售武林秘籍來諷刺盲盒經濟,天池幫的招搖撞騙也頗有幾分“接化發”的太極大師特點,更別說江湖武林的炒作與人情世故對名利場的暗諷。
趙本山的喜劇幾乎總是這樣,他先讓你感受到快樂,最后才讓你慢慢琢磨出味來。他也不痛心疾首的呼吁,也不扮丑式的貶低,他總是根植于生活。
但《鵲刀門傳奇》里也有些新東西,這些新東西更像是趙本山對過往的嘆息和對人生的感懷。如在師徒關系中,借郭家店掌門師徒,自嘲師徒情義在這個現代社會的脆弱。
而娛樂圈的你來我往也在片中精心呈現,幾位徒弟為了所謂的名利,拋棄曾經所有一切,徒留師父孤獨的在院中生活。最終徒弟們嘗遍險惡,
戲里戲外的橋段呼應,過往角色的搬運二創,演員之間的彩蛋鋪設,《鵲刀門傳奇》看似粗糙,實則異常用心。這不僅是對于觀眾而言,也是對創作團隊,甚至是趙本山半生的創作而言。
最后結局時,真假西門長海的兄弟合作,守住了內心的道義,完成了抗倭的最后勝利。這多像一場謝幕,戲里戲外的趙本山相互呼應,真假聯手,最終再讓大家伙樂呵一下,不留下什么遺憾,也便從武林中隱去了。
《鵲刀門傳奇》來的悄聲無息,去的也不聲不響。但依舊經受住了市場觀眾的考驗,豆瓣評分從7.9漲到8.1,引發了一波熱潮。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鵲刀門傳奇》總而言之,再次證明了趙本山在喜劇的地位和能力,隨著時間的積淀,成為了國民喜劇的一個符號。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