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飛的女孩》:劉浩存、文淇的表演為影片加星 -
近期,電影《想飛的女孩》走進大眾視野,盡管其票房與口碑表現未達預期,卻意外讓兩位“00后”青年演員——劉浩存 與文淇 ,成為了輿論焦點。
本期《今日影評》特別邀請到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王春子,一同深入剖析這兩位演員在影片中的表現,探尋她們演藝道路上的成長軌跡與無限可能。
《想飛的女孩》上映首周票房不足2000萬,豆瓣開分不到6分,這樣的成績在競爭激烈的電影市場中略顯黯淡。
然而,眾多觀眾卻對劉浩存和文淇的表演贊譽有加,甚至表示愿意為她們的精彩演繹多給電影打一星。這一現象無疑引發了大眾對兩位年輕演員的濃厚興趣,也讓此次探討更具價值。
王春子老師觀影后給予了高度評價,她直言若可以,愿意為兩位演員一人多打一顆星。在她看來,劉浩存和文淇雖飾演性格迥異的角色,卻都展現出了突破自我的決心與實力。姐姐一角積極向上,努力為家庭還債;妹妹則經歷了從叛逆到墮落的復雜人生,不同的角色定位為演員提供了廣闊的表演空間,也考驗著她們的演技。
劉浩存:突破自我,演繹復雜人生
劉浩存此次在影片中飾演妹妹田恬,與她現實中的年齡身份形成反差,這無疑增加了表演的難度。從16歲的叛逆少女,到未婚媽媽,再到被毒品侵蝕的受害者,田恬的人生充滿波折,而劉浩存成功地將這些復雜情感與人生階段呈現在觀眾眼前。
在方言運用上,劉浩存下足了功夫。影片中大量使用重慶話,她甚至做夢都在說“要得”,這一細節體現了她對角色塑造的用心。在與姐姐關于引產的對手戲中,劉浩存通過豐富的小動作,如吃東西、舔手指等,生動地展現出田恬內心的糾結與倔強。也將一個懷孕女性對生命的珍視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刻感受到角色在困境中對自我價值的追尋。
舉報父親毒品交易的那場戲堪稱經典。劉浩存在表演中,先用手捂住嘴努力克制情緒,隨后逐漸失控,蹲下來捶打自己,表情與肢體動作精準地傳達出角色內心的痛苦與掙扎。
不過,王春子老師也指出,這場戲在角色情緒處理上仍有精進空間。舉報父親后,劉浩存可以進一步展現出角色內心的矛盾,即以為問題解決后的短暫松弛,以及面對親生父親又不得不承擔責任的無奈,這將使角色層次更加豐富,更貼合導演想要傳達的女性自我救贖與背負的主題。
文淇:天賦與實力兼具,把控表演層次
文淇素有“天才少女”之稱,她在《想飛的女孩》中的表現再次印證了其卓越的演技。她所飾演的姐姐,既有面對生活困境時的堅韌,又有作為姐姐對妹妹的關懷與擔當,同時還展現出女性內心深處的柔軟。
在影片中,文淇的爆發力與表演層次令人驚嘆。她推開他人時那股兇悍勁兒,像母獅子一般充滿力量感,瞬間將姐姐保護家人的形象立了起來。而回家后,妹妹遞來暖水袋,她背對著妹妹的形體動作,巧妙地展現出角色內心復雜的情感,僅僅一個動作,便讓角色的立場和態度躍然屏幕之上。
在文淇的身上,除了看到姐姐,還看到了媽媽,甚至看到了一個妹妹一樣的孩子。之前對她的采訪說她在演戲的時候更希望站在不同的角度,比如觀眾、導演的角度來設想很多的東西。文淇在表演中對“保持基調和打破基調”這一表演術語運用自如。她能夠精準地把握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緒,使角色形象連貫且富有變化。
然而,王春子老師也提到,觀眾有時會期待演員在表演中展現出更多失控或處于失控邊緣的狀態,這對于文淇來說,或許是未來可以嘗試突破的方向。
在電影評分和票房都不理想的狀態下,很多網友表示,這樣的電影浪費了兩位很好的演員,但對此,王春子老師有不同的看法。
對于劉浩存而言,《想飛的女孩》是她演藝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轉型嘗試。此前在《上甘嶺》中飾演先烈角色,她已開始向性格演員轉變,而此次挑戰與自身反差極大的角色,無疑為她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盡管現在還不能斷言這部影片成就了她,但可以確定的是,它為劉浩存的演藝之路增添了新的色彩,推動她在表演領域不斷探索、進步。
文淇作為出道即巔峰的演員,面臨著保持和超越自我的雙重挑戰。她十幾歲就開始出演與自身年齡、性格差異較大的角色,導演看中的正是她獨特的形象與天賦本能的表演力量。在這條充滿挑戰的演藝道路上,文淇需要時間去沉淀,繼續發揮天賦的同時,不斷嘗試新的角色類型,挖掘自身更多的可能性,力求實現自我超越。
電影《想飛的女孩》成為了劉浩存和文淇展現演技的舞臺我們看到了兩位“00后”演員在表演上的閃光點與潛力。正如電影名字《想飛的女孩》所寓意的那樣,希望她們的演藝事業能夠一飛沖天,在電影世界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觀眾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成為推動中國電影事業發展的新生力量。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見證她們在演藝道路上的輝煌未來。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