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兒子曬家人合照:親媽不是保姆,也不是周迅,真相2年前就公布了 -
《封神》火了,連帶著演員又紅了一波。
飾演元始天尊的陳坤就被觀眾說保養得太好,跟兒子站在一塊不像父子,像兄弟。
一轉眼,陳坤兒子陳尊佑(小名優優)已經22歲了。
前段時間,陳坤在網上曬出了一家人的合照,這幾張照片曝光之后,最多的討論莫過于問孩子媽媽是誰。
有人懷疑是陳坤家中的保姆,也有人猜測是周迅,是其他陳坤合作過的演員。
不論懷疑誰,始終有人覺得拒絕透露孩子生母信息的陳坤,不是好爸爸。
對于這些議論,陳坤從不在意,7年前在節目上,他已經明確表示:
沒有媽媽,只有爸爸。
在前年,他又一次回應過有關兒子優優生母的疑問:
“怎么辦?澄清啥?去和造謠者論是非清白,說他們說得不對?過好自己的生活,自己過好,對得起自己,就是幸福。”
孩子健康成長,父母做好自己的角色。
把自己的生活過好,就是對外界最好的回應。
是不是好爸爸?陳坤早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01
父母百分百的愛
是對孩子最好的富養
金星曾經問過陳坤:“這樣的家庭,角色缺失會不會對孩子的心理成長不好?”
陳坤說:
“這個我知道,但我也沒有辦法,我長大也只有媽媽,現在也長得蠻好的。”
7歲時父母離異,往后的幾年時間里,陳坤跟著外婆生活。
冬天很冷,他抱著外婆的腳睡覺,生活很窮,他常常只能吃著米飯拌蔥。
那時候他最開心的事情,是放學后走一小時的路,去媽媽上班的地方找媽媽。
上初中時,陳坤回到了媽媽的身邊,這個時候媽媽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家庭,一家五口擠在13平方米的房子里。
在他眼里,媽媽是他的英雄。
同時,他也不需要父親這個角色,因為父親在他的生活中缺席太久。
有一年春節,他去爸爸家想拿點壓歲錢,但是繼母卻不太開心。
回憶起這段往事,已經當了爸爸的陳坤站在大人的角度,說自己當年可能不太懂事,在那里糾纏著爸爸要錢。
繼母罵了他,爸爸也在旁邊附和,幾個人吵了一架,他空著手離開了這個家。
那時還是一個孩子的他承受了不被愛的辛酸。
但事情并沒有就此結束。
第二天他離開學校的時候,被一群人打了一頓。
事后他才知道,這群人是繼母兒子叫過來教訓他的。
后來陳坤就和父親斷了聯系。
小的時候,他最喜歡吃父親做的菜,但總共也就只吃過一次。
過了很多年,陳坤再次喝到了父親煮的湯。
他開始換角度理解父親,跟七十多歲的父親開玩笑:
“我小的時候只在你家喝過你一次湯,就是這個味道。謝謝老爸,讓我重新有記憶了。”
父親很慚愧,陳坤已經釋懷。
他明白無法改變人生,最好就要學著接受。
“對我好的人,我要對他們更好,我現在長大了,已經不用復仇了,我跨越過這個了。”
幸福是接受自己的一切,而他學會了感恩生活。
他相信,即使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也可以很優秀。
作為父親,他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付出百分百的愛。
他給予兒子優優豐厚的物質條件,送孩子出國留學。
不缺少物質上的撫養,也不會省下精神上的陪伴,一有空他就會過去陪在兒子身邊。
兒子長大,他依舊是那個會背著醉酒兒子往前走的老父親。
兒子優優小的時候,曾經給陳坤寫了一封信:
“親愛的老爸,你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為了你我會付出一切的努力,我可以飛得比雄鷹還要高,你就是我翅膀下的微風。”
父母好不好,只有孩子才知道。
做孩子的英雄,用愛托舉他們的人生。
02
教孩子學會“輸”
比贏更重要
在《圓桌派》中,周軼君曾經說過一句話:
“愛是無條件,但怎么去愛是有方法的,你光愛他,然后他經歷人生各種挫折,你也不能真正幫到他,他無法領受你的愛。”
教育是鼓勵孩子學會奔跑,也是在摔倒的時候告訴他,摔跤沒什么大不了。
陳坤也說:
“男孩要長大,不是在物質上讓他們匱乏、吃苦地長大,而是在心理上蹂躪他。”
有段時間,優優夢想著去NBA打籃球。
陳坤沒有笑話兒子的自不量力,而是非常積極地支持兒子為這個夢想好好努力。
順著籃球的話題,他和孩子探討團隊精神、成功與失敗。
在孩子比賽得到最高分時,他會告誡兒子“失敗”的存在。
彼時還說著自己不會失敗的兒子,在下一場比賽里得到了最低分。
在兒子沮喪時,他教對方正確面對輸贏:
“男生有兩個優點,一是好勝心,好勝心不要傷害別人。
更厲害的是,當你面對失敗時,你有一顆坦然的心,這是一個男生更大的魅力。
你失敗了,大家都唾棄你的時候,你還能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這才是一個男生了不起的魅力。”
學會自己撐傘的孩子,才不會一直淋雨。
在這樣的教育下成長的優優,一直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其他磨難。
有一次,優優騎摩托摔傷了腿,傷口幾乎可以見到骨頭。
在去往醫院的路上,陳坤發現兒子會害怕,但沒有哭,只是問他:
“爸爸,這是對我的一次考試嗎?”
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優優咬著牙,忍過縫針的疼痛。
面對開摩托車導致他摔傷的“罪魁禍首”,他安慰對方:“九九八十一難,過一難算一難。”
孩子在生活的磨礪下,能夠獨立成長,坦然自信。
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能在他成長的那一刻,安心放手。
03
是父子,也是兄弟
易立競曾經問陳坤到了叛逆期的孩子會不會讓他頭疼。
陳坤說:“我在向他學習,我希望我自己也叛逆一點,他是我學習的老師。”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他會和孩子玩“你是爸爸,我是兒子”的交換身份游戲。
他學兒子耍賴不想寫作業。
兒子就會模仿他的口氣,告誡他要好好學習,好好練琴。
那一刻,陳坤看到了自己在兒子心里的樣子。
而他也下定決心,不想成為兒子眼中嚴厲的爸爸。
他開始和兒子找共同語言,和孩子一起看動漫,向孩子撒嬌。
參加孩子的家長會時,他和兒子勾肩搭背,就像一對真正的兄弟。
他不會作為孩子生活的指導者、旁觀者,而是參與其中,和孩子共享人生。
在優優13歲的時候,陳坤發現兒子一邊讀書,一邊偷偷經營一家網店。
網店售賣的商品,是他送給兒子的限量款球鞋。
得知這件事后,陳坤表示要跟兒子聊一聊。
知道自己做了“錯事”的優優很心虛,問爸爸:“我做這個事情是不對的嗎?”
陳坤沒有罵他,而是肯定了他的行為。
“每個人在長大的過程中都知道財富的重要性,但是你現在在讀書的階段,要掌握好時間和精力的分配。
我不覺得這個是錯的,但是呢,你做的事情沒什么創造性。”
父母要做孩子的伙伴,更用欣賞的眼光來鼓勵孩子的發展。
他支持兒子不乖,但更希望兒子能在不乖的時候做出比別人更特別的事情。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創造自己的未來,而不是躺在父輩的積累上坐享其成。
陳坤曾經說,希望孩子長成孩子自己喜歡的樣子。
“他未來長成什么樣,我也不知道,但不管什么樣,他都是我兒子,我都會非常愛他,并且支持他。”
他始終支持孩子自由成長,因為他們是平等的。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