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心》8集過后,故事為何差點意思?敘事視角,出現問題 -
2月9日,電視劇《掌心》播出至第8集。我在對這部電視劇的首篇劇評當中,給了好評,認為它行,能看。本著為劇評文章負責的原則,我在觀看8集之后,更新一下對于這部電視劇的“實時看法”。
該劇如果精心看,還是有故事的,角色之間的權謀爭斗,也有來有往,算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觀眾心不夠靜的話,就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好像不太會講故事啊,無法勾著大家往下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呢?這其實是編劇敘事技法上的“問題”。
在影視劇的敘事上,分兩個基本視角。一個叫上帝視角,一個叫凡人視角。編劇把不同的視角給觀眾,觀眾就會獲得不同的追劇體驗。很多權謀爽劇作品,或者爭斗式的爽劇作品,都是把上帝視角給觀眾,讓觀眾能夠站在全局上看?!墩菩摹番F在敘事上的“問題”上,沒有把上帝視角給觀眾,而是把凡人視角給了觀眾。
處于凡人視角上的觀眾,進入《掌心》這個故事之后,會被編劇的故事吊著走,編劇往哪里吊,觀眾們就被動跟著走。這種被動感,其實是喪失了商業劇上的故事性的。觀眾們進入《掌心》之后,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劇情會往何處去,這個凡人視角造成,雖然看著劇情沖突很多,但觀眾后知后覺,爽感就被嚴重降低了。
我舉幾個上帝視角給觀眾的例子,大家對比一下。比如說,《三國演義》當中,大家都熟悉的赤壁之戰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就是把上帝視角給了讀者和觀眾。觀眾們知道周郎和諸葛亮這邊的全部布局,也知道曹操那邊的布局,甚至于知道諸葛亮的計謀是什么,知道這個計謀的最終難點是什么——缺少東風,無法火燒赤壁。
所以,觀眾們依靠這個上帝視角,開啟了巨大的故事期待模式,影視創作當中,這個叫“敘事期待”。觀眾們期待諸葛亮借東風成功,繼而,在借東風成功之后,期待諸葛亮火燒赤壁的所有計謀成功,繼而,期待諸葛亮在火燒赤壁之后,安排的幾路人馬,如何對曹操進行圍追堵截。
乃至于最后,出現了意外,增加故事性——關云長放走了曹操。把觀眾和讀者放在上帝視角上,讓他們知道故事的走勢,從而為后續故事內容形成期待,在期待之外,還要給讀者和觀眾故事意外,因為只有出現意外,故事才能繼續。就好比,諸葛亮安排關云長殺掉曹操,也只有關云長放走曹操的意外出現,這個三國故事才能繼續。
這其實就是我們創作上講的,講故事的技巧。反觀《掌心》,它的編劇可能因為是剛剛開始劇本創作的青年,對于這個把什么敘事視角給觀眾的技法,掌握的還不熟練。編劇過分自顧自地講故事了,忘記了,應該把上帝視角給觀眾,讓觀眾們知道應該期待什么樣子的劇情走向。
《掌心》目前這種讓觀眾不知道故事走向的敘事視角,或者說凡人視角,就容易出事兒。您看它小故事不少,大情節也算充實,但就是無法形成很好的劇情期待。原因就在于,觀眾們是凡人視角看電視劇的,不知道編劇會把劇情往哪里帶。不知道方向,就摸不著頭腦,就無法形成對電視劇的追劇期待了。
像《掌心》這部電視劇的故事,給懂行的編劇來寫,會把很多上帝視角的內容給到觀眾,同時,編劇會藏一些故事,讓觀眾們有意外之喜。露,當然不是全露,但不能不露?!墩菩摹番F在的樣子,權謀對抗的內容體量是夠的。但是,編劇不太會講故事。一位懂行的好編劇,是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我們不能要求一位新編劇,上來就熟稔所有技巧。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