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高爽感…《九重紫》突圍成黑馬靠什么? -
1905電影網專稿?日前,《九重紫》出品人張萌在一場活動上介紹,該劇除了選擇短劇導演執導,還在創作過程中注重引入短劇思維,“完全脫水”,去除了過往長劇集中多見的“過場戲”。
最終,相對“小成本”的《九重紫》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成功出圈,成為2024年末劇集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當短視頻內容愈漸影響受眾取向,碎片化時間成為創作必爭之地,短劇微短劇成為行業新的風口,“快節奏”“脫水化”“高爽感”會是爆款影視作品新的解決方案嗎?
微短劇市場規模在2024年迅猛突破500億,數據一經發布便在行業中引起巨大反響。
誠然,此類此前一直處于野蠻生長的內容在過去一段時間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例如,部分作品一味追求流量和收益,存在不良價值導向;劇情套路化,題材千篇一律,缺乏創新、深度;制作上相對粗糙等等。
隨著短劇、微短劇市場占有率越來越高,這些內容、制作層面的弊端很快得到了重視和管理。而其為觀眾喜聞樂見并廣泛傳播的特質,則開始更多被影視行業總結、學習和實踐。
除了上文提到的《九重紫》由爆款短劇導演執導,從畫面風格、節奏把控、形式創新上多方借鑒短劇優勢外,2024另一熱門劇集《墨雨云間》以及2025開年上線的《國色芳華》也都借助主創的過往經驗,將短劇節奏快、信息量大的優勢帶到了長劇創作中。
與此同時,一些常規定義下的“大劇”以及爆款續作則紛紛出現了成績不及預期的“意外狀況”。
開播前期待拉滿的《大奉打更人》,被詬病“事業戲”“權謀線”劇情松散、占比小,爽感不足;重磅回歸的《獵罪圖鑒2》《白夜破曉》努力用劇情貼合社會熱點、痛點,卻在提升案件“高度”的同時拖慢了推理速度與緊張感。
受到社會環境、傳播方式、受眾群體等多重影響,優化長劇集創作方式已經成為行業需要應對的必然變化。
此前,壓縮每集長度、減少整劇集數的方式已經陸續應用。“完全脫水”,使單集內容盡可能“飽和”,應該成為下一個完善方案。與其讓觀眾使用“倍速”功能“手動甩干”,不如直接從創作端一步到位。
當然,短劇微短劇思維絕不意味著要鼓勵,甚至迫使長劇集創作一味“求快”“求爽”。
2024開年劇《繁花》,證明相對的“極繁主義”同樣符合當下審美。《人世間》講述的“家庭瑣事”,《我的阿勒泰》呈現的治愈系“慢生活”,更有著無限的市場潛力和受眾。
長劇集的制作投入、內容模式與市場體量與真正的短劇微短劇并不處于同一賽道,但就像后者不斷學習長劇經驗邁入“精品化”路線,傳統劇集也理應取長補短,利用足夠優質的內容將觀眾的碎片化時間進行重組,帶來不輸短劇的“內容爽感”。這才是短劇思維真正給到長劇集的“爆款方案”。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