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銀幕上的《我的阿勒泰》到底有多好看? -
5月7日,由獨立媒體影評團M觀影團發起的《我的阿勒泰》看片會順利舉辦,觀眾口碑迅速發酵,作品以極美的視覺呈現和獨特的改編風格火“出圈”。
其實該劇自開拍以來便備受關注,李娟的原作《我的阿勒泰》被一眾讀者稱為“治愈生活的良藥”,劇集如何具像化描繪書中廣袤明媚的草原,如何詮釋在阿勒泰土地上醞釀的生命力,是讀者期待也是最為擔憂的。
5月7日,《我的阿勒泰》正式播出,離開大銀幕的阿勒泰還能否葆有其豪邁卻細膩的美感,觀眾口碑又能否一路延續?本期《今日影評》特邀中央戲劇學院副教授倪駿共同解讀那片夢幻的“阿勒泰”。
《我的阿勒泰》在大銀幕和電視、手機等小屏的觀看體驗感有什么不一樣?
倪駿:首先,《我的阿勒泰》這部戲拍得很有電影質感,它非常真實地還原,甚至說放大了阿勒泰的美感。云卷云舒,近草遠雪,遠處一位瀟灑的少年郎倚馬而立,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地走到了這一片美麗的山水之中。
所以這部劇集其實是特別適合在電影院里觀看,就是一次“云旅游”,展現了電影院無可替代的這種魅力。
但同時,這種電影感的視覺沖擊不僅僅能在大銀幕展現,在小屏上結合起壯闊的聽覺語言,仍然能帶給觀眾非常強烈的視聽震撼。
印象深刻的片段有哪些?
人物和景色如何做到交相輝映?
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記憶猶新。它是從左至右,跟隨著巴太輕輕地橫搖,巴太騎著馬,穿梭在郁郁樹林間,緊接著給了巴太一個近景,鏡頭緩緩下搖,露出了樹和巴太的臉龐。只見巴太拿起樹枝輕點水波,讓所有沉浸在唯美之中的觀眾恍然,原來這拍攝著的是水中的倒影,便陷入久久沉沉地回味。
劇中哪些人物塑造令人印象深刻?
倪駿:《我的阿勒泰》是一部娓娓道來的生活流劇集,這種劇集很難拍也很難寫。
作為編劇來說,我特別知道編寫這部劇的難度。但也正因為它的人物是從生活里走出來的,觀眾就會覺得人物都特別可信。
比如馬伊琍 飾演的
再加之前段時間馬伊琍剛剛貢獻了一個演員人生中的高光角色,《繁花》里精致聰慧的玲子。這次對自由如風的“張大俠”的呈現卻還能如此讓人信服,真的是非常令人感嘆她對角色的塑造力之強。
還有于適飾演的巴太也非常下功夫,因為在劇中,他基本上有一半對白用的都是哈薩克語,他可以說是非常淋漓盡致地展示了他作為一個哈薩克少年郎的氣質。
并且我看到有網友給出了巴太三個形容詞——野性健美、淳樸重諾、可愛善良,簡直是為于適量身打造,所以我覺得于適也算選到了他的人生角色。
在原著《我的阿勒泰》散文集中有哪些精彩片段?
倪駿:最喜歡的一段是叫《鄉村舞會》,它其實講的是李娟在她年輕時的一段愛情,但這個愛情與人無關,只與她的年輕有關——
“我在鄉村舞會上認識了麥西拉,他是一個漂亮溫和的年輕人,我一看就很喜歡他,我這個樣子,又怎么能夠走到他的面前和他一起跳舞呢?我的鞋子那么臟,褲腿上全是做晚飯時沾的干面糊……”
這段文字透露著滿滿的少女心緒,我讀來真的是覺得好細膩入微。
所以導演真的很好地捕捉到了這種暗生情愫時少女的這種心理狀態。尤其是劇中周依然 飾演的
原著散文并無明確故事線,電視劇改編有何難點?
倪駿:我覺得編劇和導演非常聰明,他們從散文集里選取了人物,并且去放大了人物的一些性格特征,然后去找到了一些情節線、情感線,再去做了這種生活流故事線的嘗試。
比如說它第一集是李文秀回家,它圍繞這件事在觀眾面前緩緩展開阿勒泰的場景。
第二集是通過李文秀要賬,然后串起整個這個村莊的人群。
到第三集開始鋪展情感線,所以它有了人物,有了故事,有了情節,再有了情感線——好,這個戲我們就追定了。
提前觀劇的路演模式起到了什么作用?
倪駿:現在其實很多劇集都采用了類似電影的路演方式,在這種方式下,主創團隊能和觀眾一起看上兩集,聊上兩句,其實是一種非常交心的儀式感。
另外我們說《我的阿勒泰》這部劇它呈現出的是一種景美、人美、情更美的狀態,現在觀眾朋友們是在家里看劇,體驗“云旅游”,那看完了劇之后,可能很多人都會訂一張票去阿勒泰旅游了。
這也是我們經常其實會聊到說的,讀一本好書,看一部劇或者電影,然后去一個美麗的地方。
這么看起來,2023年大家都在“卷”文旅局長,2024年是要開始卷“電影人”了,看電影人如何用電影的拍攝手法以及視聽語言,去還原更多中國的大好河山。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