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芳華》《錦月如歌》十余部劇待播,古偶女主真的要“搞事業”了? -
近些年,古裝劇女主愈發偏愛“上戰場”和“做生意”了。
已播劇中,《與鳳行》《
縱覽待播劇,類似人設的女主數量也是相當可觀,比如《入青云》《與晉長安》《錦月如歌》《風月不相關》等是女將軍,《國色芳華》《蜀錦人家》《珠簾玉幕》《家業》等是女商人。
將軍/商人型女主的扎堆出現,不能一桿子打為盲目跟風,或是用順應市場來解釋更為準確。
在古裝劇女主“去戀愛腦,重搞事業”的進化趨勢下,將軍/商人設定符合獨立自強的現代審美,也具備充分的新鮮感和辨識度。開發潛力不俗,自然能夠吸引多方押注。
尚存新鮮感
古裝劇女主與將軍/商人的搭配,尚存新鮮感。
過往的古裝劇中,代表著武力和權勢的將軍是男主的常見人設,商人或因地位不高而較少與主角掛鉤。少部分作品的女主雖有上陣殺敵或經營生意的故事線,但也基本不會花費太多篇幅來呈現。
近些年,以將軍/商人為女主的古裝劇迎來集中增長,相關故事線的呈現也獲得進一步重視。
比如已播劇中,《與鳳行》女主沈璃是武力高強的靈界王爺,她帶領族人對抗魑魅、保衛家園的情節貫穿全劇;《夢華錄》女主趙盼兒原是錢塘的茶坊老板,劇情也不吝于刻畫她來到東京是如何開設酒樓的。
大部分待播劇的簡介,也顯示出女主會有明確的事業線。比如《錦月如歌》是昔日女將軍逆轉重來,攜手同為將軍的男主斗奸佞、助弱者、御外邦的故事;《國色芳華》是商賈之女憑借培育牡丹的技能來到長安經商,與作為天子近臣的“投資人”男主終達濟民救世之理想的故事。
編劇徐閏告訴狐廠娛樂觀察,“主要是女頻賽道太卷,追求人設的新鮮和與眾不同,女將軍、女商人畢竟還是獨樹一幟的。”
編劇唐小藍也提到,“現在流行接地氣一些的古裝劇,人物設定新穎和敘事結構多元的項目更受歡迎,比如加點權謀、經商、懸疑之類的元素,而不是單一的幾生幾世、毀天滅地的談戀愛。”
創作端所表現出的熱情,也是基于對數據的信賴。
一方面,上述項目大多是IP改編劇,將軍/商人型女主早在網文領域獲得廣泛認可。唐小藍表示,“平臺都喜歡數據好、基礎好的IP,是這類IP的開發潛力讓它們被集中采購。”
另一方面,《夢華錄》《與鳳行》等已播劇的反響傳遞出良好信號,也增強了行業信心和觀眾期待。
唐小藍認為,“(這類項目的扎堆)不排除受業內跟風的習慣影響,前面剛開一個S+大戲,或者有類似題材得到市場認可,接著可能就會有其他公司跟著去做同類型或者相似的項目。”
只是小項目存在跟風的可能性,但大項目需要考慮的因素顯然更多。
徐閏表示,“業內購買了這么多IP版權,它必然會逐漸消化成影視劇,并非都是在刻意模仿。一段時間內誰火爆我們就會討論誰,但這只是辦公室的談資,最終是否能夠落地,涉及太多因素和環節,真實的轉化率很低。”
此刻,將軍/商人型女主的新鮮感還沒有消耗殆盡,但未來也很難避免落入審美疲勞的境地。對于待播項目來說,搶占先機就顯得尤為重要。畢竟同等質量的制作,加上相似設定的噱頭,誰播得更早,誰的吸引力可能也會更大。
順應受眾審美
將軍/商人型女主的崛起,也是女性意識進步的一種體現。
徐閏表示,“觀眾在女性意識方面的覺醒程度,影響著他們會喜歡的男女主人設類型。除了將軍、商人,古裝劇女主還有做外交家、政治家、仵作等職業的,這些設定可以視為一技之長,強調女性在那個社會背景下也有立于不敗之地的能力。”
囿于故事背景,早期的古裝劇女主經常被塑造為依附男主生存,因男主喜愛而實現地位躍升的形象。典型如宮斗劇里的后宮嬪妃、宅斗劇里的當家主母等,女主本質上并沒有走出男權附屬的桎梏。
隨著觀眾愈發重視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更多古裝劇女主演變為脫離男主也能獨立解決問題的存在。她們不必依靠女性間的勾心斗角來證明魅力,反而明確避雷“雌競”“嬌妻”等橋段。
創作者逐漸打破了傳統性別觀的束縛,賦予女性角色更多原本由男性占據優勢的技能,包括作戰、經商、參政等,甚至讓她們展現出了超越男主的智慧與力量。
因此,將軍/商人型女主的涌現,無疑是對女性觀眾審美流變的順勢而為。
編劇柳墨表示,“當代女性深知擁有一技之長才能更好生存的事實,這讓投射著女性觀眾期待的古裝劇女主們,紛紛喊出將‘搞事業’進行到底的口號。”
古裝劇女主對事業線的尤為重視,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這些古裝劇需要足夠精彩的事業線來打造女主的人物弧光。
比如女將軍在謀略和武力方面要能獨當一面,對應作戰線也要突顯出她的英勇。女商人同樣如此,商場如戰場,這樣的人物應當聰明敏銳,對應經商線不能沒有說服力。
“搞事業”的女主也讓人期待看到真正的智性戀。
這要求事業線與感情線的交織合情合理,比例分配適當。整體劇情不能拘泥于情愛,最好不要為了談戀愛強行讓女主降智或是犧牲事業線邏輯。
另一方面,在制作層面也得有“搞事業”的模樣。
作戰線與經商線不能顯得過于兒戲,這要求項目不能在服化道、場景等方面打馬虎,也就意味著劇組需得付出更充足的時間和金錢來準備。
演員表演方面,將軍/商人型女主的精氣神很重要,不能光靠設定說明她們是多么的厲害,而飾演者的表情、儀態、臺詞卻處處露怯。
此外,女將軍對演員的扮相和動作戲還有特殊要求。
比如妝造通常以簡約利落為主,符合人物設定,也更顯氣勢;上陣殺敵的妝造細節不能敷衍了事,必要的發型凌亂、傷痕血跡等能讓觀眾更加入戲。動作戲方面,演員需與導演、武指等配合來讓打戲更加真實暢快,不要過度依賴慢鏡頭、定格動作、特效等來裝作武藝高強等。
難以扭轉的古偶慣性
需要明確的是,無論女主屬于哪種人設,這些古裝劇的根本定位不變。唐小藍表示,“說到底(他們)大都是古偶,是為觀眾造夢的存在,也就不會出現如同現實主義題材那樣非常純粹的女性意識思考,更多還是在娛樂性的基礎上增添一些適當的思考和表達。”
換言之,即使女主人設加強,這些古裝劇未必會扭轉某些創作慣性。
比如大女主劇推崇的所謂“雙強”模式,實際上也要遵循“女強男更強”的前提。柳墨透露,“我所接觸的A+以上大劇,平臺的統一要求都是男主得有高位蘇感。如果搭配將軍/商人的男主不蘇,也確實容易遭受市場的毒打,就像《將軍在上》《阿麥從軍》這些先例。”
同樣,感情線依舊會是這些古裝劇最重要的賣點。
在柳墨看來,“不管女主是將軍還是商人,看起來事業心有多強,成片很可能不過是十個女將軍、女商人在談戀愛,區別只是到底談生死較量、開疆拓土的戀愛,還是談商海沉浮、扶弱解困的戀愛。”
正如她所編劇的某部古裝劇,雖然也以將軍/商人型女主為噱頭,但從IP底子到影視改編,本質都是言情為主,可能最終也無法規避犧牲事業線邏輯,輸送工業糖精的問題。
按照過往的經驗,古偶劇里的事業線從來只發揮錦上添花的作用,也幾乎沒有僅憑附加元素就能成功出圈的案例。再看這些待播劇,也就很難提前相信“搞事業”劇情能有多么精彩,最理想的狀態或許不過是與感情線融合得當。
剛剛過去的暑期檔,古偶的播出反響幾乎全部低于預期,整體市占率縮水明顯。盡管接下來扎堆的將軍/商人型女主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這些微小的創新恐怕不足以彌補長期積弊造成的古偶頹勢。
想要重燃古偶的輝煌,平臺、片方們大概需要一場真正“刮骨療毒”的內部革新,然后才能拿出更多創新、扎實的內容來挽回持續流失的觀眾。
當然,很多相關劇集尚未播出,成片效果如何有待觀眾檢驗,或許也能出現超過預期的驚喜。
可以提前確定的是,只有足夠用心的作品,才能獲得充分的認可。
如唐小藍所言,“女主是什么身份其實沒那么重要,一部劇最終的反響取決于整體內容的質量。”而審美水平越來越高的觀眾,不能被輕易糊弄了,他們希望看到影視制作方們更有誠意的表達。
相關資訊
評論
- 評論加載中...